齐鲁英烈(68)红军师长张英传略
来源:BOB平台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23 00:51:10

  张英,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赛夫、刘英。一九二二年在冯玉祥骑兵营任排长,一九二五年赴苏留学,一九二六年在基辅加入中国,一九二八年归国,一九二九年奉中央指示来山东锄奸,处决了叛徒王复元等,威震全省。同年十二月被调往鄂豫皖苏区,任工农红军三十二师、七十三师师长等职,在反“围剿”战斗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三二年十月在武汉英勇就义,时年三十岁。

  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张英出生在山东省潍县马家庄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八岁进入本村私塾读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他很敬仰民族英雄岳飞,经常背诵《满江红》一词,激励自己爱国爱民,抗敌御侮,奋发上进。

  一九一一年秋,辛亥革命的风云席卷全国,张英曾跟着老师上街剪辫子,砸庙宇,等等。一九一五年,进入高里集新学堂,在体育老师李扬斋的影响下爱上了拳术,几年后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是年夏,毕业于高小,在家务农。

  一九二二年,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我国城乡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极不安定。张英目睹潍县一带兵荒马、乱百姓背井离乡、土地荒芜的状况,深感痛心,他怀着拯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雄心大志,毅然奔赴北京,到冯玉祥部下去从军。当时,冯正在北京南苑组建骑兵,张英被录取。由于他努力学习骑兵操典,苦练骑术,很快被晋升为骑兵少尉排长。

  一九二四年十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军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密约发动了北京政变。冯在向热河进军途中,突然下令回师北京。张英率领骑兵战士们紧随其后,沿途割电线,息,并以一昼夜二百里的速度开入北京。冯军很快解除了总统公府卫队曹世杰旅的武装,囚禁了总统曹锟,北京政变得以成功。十二月二十五日,冯玉祥将军主持召开政治军事会议,组织了国民军,并亲任总司令。在这次政变行动中,张英因带兵有方,被晋升为骑兵中尉排长。

  一九二五年春,冯玉祥为了培训基层军官,以适应扩军的需要,便在南苑设立了训练处,办起了各兵种的教导团,张英被选拔到骑兵教导团受训。当时,冯玉祥在李大钊和徐谦的推荐下,任命员刘伯坚为国民军第一军政治部部长,并通过李大钊、徐谦结识了苏联驻华大使。他为实现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请苏联政府派人帮助训练军队。同年四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三十余人的军事顾问团,分配到冯军各教导团任教。张英在他们的直接培养和指导下,苦学苦练,逐渐成长为军事素养较高的基层指挥官。

  同年夏季,苏联总顾问任江提出,挑选一批军官去苏联留学深造。冯玉祥将军立即从各教导团结业的军官中选拔了二十四名赴苏留学生。当时,张英正结业于骑兵教导团,经考试被选中;其他的还有二十三名其他各兵种教导团的结业生。

  同年九月间,被选拔的二十四名基层军官集结于张家口。十月初,在熊斌、鲁仲义①的率领下,由平地泉(现内蒙古集宁市)动身,于十一月到达莫斯科。他们当中有四人学飞行,六人学航空机械,十四人分配到基辅红军军官学校。张英、张成功、杨国体、李希更、丁良骏等五人进入骑兵班,吉合等九人进入步兵班。

  张英等留学生入校后,最大的困难是不懂俄文,而所有军政教官却均用俄语授课。由于课程深,作业多,课前必须预习,课后必须复习;不然就很难掌握所学课程。张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刻苦攻读俄文,终于很快攻下难关,使各门功课都取得了良好成绩②。

  一九二六年六月,冯玉祥将军赴苏访问时,对留苏生的学习成绩表示满意。他曾亲赴基辅红军军官学校,接见了张英等留学生,并给予鼓舞和勉励。

  通过军校党组织的教育,张英的政治思想觉悟逐步的提升,他认识到只有才能救中国,中国只有走苏联的道路才能独立富强。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七日,他在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秘密地加入了中国③。

  一九二七年夏,张英在基辅红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到维斯特拉高级军官学校深造。当时,他取名马尔赛夫④,重点学习合成作战指挥。经过一番深造,他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指挥骑兵的能力,而且掌握了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各军种联合作战的指挥本领。

  一九二八年底,共产国际代表将冯玉祥送到苏联的二十四名留学生当中的员、共青团员直接分配了工作。张英被分配到上海中央机关做保卫工作;其余非党、团留苏生由苏联政府通过外交手续交由蒋介石政府,分配在冯玉祥和蒋介石的部下任职。

  一九二八年,蒋介石新军阀进入山东后,和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残酷地屠杀人和革命群众,山东党组织的工作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当时,曾任我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复元和其兄王用章(后改名王天生)叛变投敌,出卖组织,致使省委机关及各地党组织连续遭到严重破坏,邓恩铭等十七位相继被捕。叛徒王复元则当上了“捕共队长”,反动气焰嚣张至极。

  张英为了混过青岛海关人员的检查,将两支手枪紧贴在小腹上,再扎上四寸宽的牛皮板带,身穿紧身合体的武工装,外罩蓝直贡呢大褂,手提从上海捎来的糕点和小件行李,宛若名闯荡江湖的艺人。他的助手王兆恭是个壮实的青年,一手提着旅行用具,一手提着一瓶装璜精致的鱼肝油,手就装在这只瓶子里——当时反动当局规定,带枪不携带子弹者,谓之犯法不犯罪,只没收,不扣押人;若枪弹同时一人携带,既犯法又犯罪,枪、弹没收,人要逮捕,坐班房吃官司。张英、王兆恭分别携带枪、弹是防避被敌查获而采取的措施。下船后,张英在前,王兆恭紧跟其后,直奔海关检查站。在海关人员进行全方位检查时,张英敏捷地将一叠钞票塞进检查人员手中,他俩随即顺利通过,悄悄地进入了青岛,直奔大庙山(现贮水山)而去。

  张英、王兆恭到大庙山附近的客栈住下,当晚就与省、市委负责人王进仁、党维蓉、牟洪礼等接上关系。经党组织研究决定,先派遣王兆恭赴济,探听叛徒王复元的踪迹。王兆恭到济后不幸被捕,省、市委又决定派张英赴济。当时济南盘查很严,单身汉不能赁租客房。青岛市委为掩护张英,经李淑秀与傅玉真(党员)动员了傅桂兰装扮成张英的眷属①,伴随张英乘火车到达济南。住在离火车站不远的老悦来栈。

  ①李淑秀是一九二八年山东省委负责人傅书堂的妻子,傅玉真系其二妹,傅桂兰系其大妹,当时傅书堂已奉命去苏联学习。

  张英急于侦察叛徒的下落,遂留傅桂兰在客栈,他自己先去拜会了在济开商号的老乡。当他返回客栈时,刚一进门就被十来个暗探对准了胸膛,砸上了手铐,带到了第一公安分局。原来,敌人在搜抄省委秘书处时发现了张英的联络信件和住址。所以,傅桂兰和张英先后被捕。傅桂兰虽遭受到敌人的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不吐一句真情,一口咬定张英是其新婚的丈夫,自己的名字叫单娟。

  张英在济南第一公安分局,经受了鞭子抽、杠子压等各种酷刑,几次昏迷过去,坚不吐供。敌人无奈,只得将其押在第一分局看守所内。他虽遭受摧残,但因气功功底深,未伤及要害。他一直惦念着傅桂兰的安危,反复思考怎么样逃出敌人的魔掌。

  深夜,张英突然叫喊起来,伪装肚子疼跑茅房,先后数次。最后一次,看守人员不耐烦了,站在茅房外面等候。张英趁敌人麻痹大意,从鞋底内抽出一根钢丝,将手铐脚镣捅开,翻身越墙跳出看守所,躲进一个无人的大院里。拂晓,又藏在一个不常用的厕所踏板下面,呆了一天。直到黄昏人静,才逃出院子,洗净身上的污泥、血迹,再次跑到在济南开商号的老乡家里,借了钱,换了衣服,赶回青岛。

  青岛市委,对张英的虎口脱险,十分欣慰。为确保张英安全养伤,早日恢复健康,经研究,把他安排给厨师曲学尧当助手。曲学尧是地下党员王科仁的姐夫,为青岛邮电局日本人局长金指金一郎当家庭厨师。敌人对这样的家庭是不敢轻易怀疑和检查的。于是,张英在这里隐蔽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刑伤渐渐治愈。此后,王科仁奉命以看望姐夫为名,常来和张英联络,同时跟张英学武术,练习枪法。

  市委为了铲除叛徒王复元兄弟俩,曾派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徐子兴打入敌人内部,掌握叛徒行踪。当时,参加铲除叛徒的所有,都不认识王复元,只凭徐子兴介绍其模样,是无济于事的。一天,徐子兴通过邮局范先生获得王复元、王天生四张照片,转给了王进仁,并限期一夜归还。

  当晚,王进仁找到了张英,王科仁认看了王复元兄弟俩的照片。他们用小学生读书认字的办法,从照片上仔细地端详两个叛徒的各种特征,看了想,想了又看,基本上把叛徒的形象印在脑子里了。

  徐子兴还向市委提供了丁维樽、孙秀峰两人从动摇革命到叛变投敌的情报,丁维樽新婚的妻子傅玉真(员)也向市委检举丁叛变投敌、出卖的罪行。经市委进一步核实,丁维樽确实出卖过,曾在贮水山等地抓捕过员,还伙同王复元在胶县威逼员自首。

  省、市委经研究决定,立即釆取果断措施,处决叛徒丁维樽,斩断王复元这只魔爪,并将这一任务交给张英、傅玉真等执行。傅玉真决心大义灭亲,与张英一同研究制定了锄奸计划,积极进行了准备。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日晚,丁维樽已经睡下,张英来到了汇兴西里二楼丁家,叩门而入,镇定地对丁维樽说中央来人了,要找他谈话,约他到前海栈桥去遛遛。丁维樽做贼心虚,不愿起床。傅玉真在一旁立即劝他快去谈谈,别误了大事。丁维樽望了望他们,感到既然中央来人,会有重要指示,可以搞到机密情报,向主子献功请赏。于是,他穿好衣服,跟着张英悄悄地到了前海沿。丁维樽从张英的谈话中觉察到声色有异,感到不妙,扭头就向滋阳路口跑去。就在这一刹那间,张英从容不迫地掏出手枪,乓的一声,这个叛徒应声倒在血泊里。

  丁维樽被击毙的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王复元吓得魂不附体,坐上火车窜回济南。但是,他经过一番思考,立刻又返回青岛,到傅玉真家动员她到市党部工作,“替夫报仇”。傅玉真迅即向市委汇报了情况,说明了王到她家去的规律。市委负责人牟洪礼和张英研究决定,首先再进一步认准王复元。第二天,王复元果然又到傅家,傅的嫂子李淑秀陪王谈话,傅玉真提着壶到马路对面茶馆去提水。牟洪礼穿着大褂,拿着草帽站在茶馆附近。傅玉真装作素不相识,从其身边走过时轻轻地说了一声“来了”,旋即提水回了家。一会儿傅玉真和嫂子出来送“客”,牟洪礼摇着草帽跟在王身后走去,张英也从对面慢慢地走过来,和王打了个照面,锐利的目光闪动了几下,认准了这个两手沾满革命鲜血的恶魔。

  当市委收到徐子兴转来的情报,说王复元于八月十六日下午到山东路(今中山路)一一○号新盛泰鞋店取皮鞋之后,市委立即作了严密的部署。

  八月十六日下午六时许,果然有一辆挂着车帘的黄包车停在新盛泰鞋店门前。王复元像惊弓之鸟,从车里钻出来遛进鞋店。早已守候在鞋店附近的张英,忙示意王科仁紧跟王复元进店,他自己站在店门前为王科仁作掩护。

  王科仁进店后强压住复仇的怒火,若无其事地靠近柜台说道:“掌柜的,买双鞋。”他一连看了两双,嘴里说鞋小穿不上,要双大的,但两眼一直斜瞅着王复元的一举一动。当王复元拿起捆好的皮鞋盒子转身向门口走去时,王科仁迅即拔枪射击,乓的一声,子弹打中王复元的胸部,这个叛徒摇晃了一下身子,喘了一口粗气,一头栽倒在地。王科仁唯恐他不死,跟上一步,又连射两枪。霎时,山东路上乱作一团,武装警察闻声赶到,张英怒目横眉,右手紧握手枪,大喝一声:“不许动!谁再向前一步就打死谁!”武装警察们呆若木鸡,还没弄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张英和王科仁已经消失在人群中。在繁华闹市的中心,军阀韩复榘的捕共队长、大叛徒王复元被突然击毙的消息很快传遍全省,人心大快!在短短的六天之内,青岛市连续发生两起处决叛徒的案件,吓得反动政府惶惶不可终日,可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青岛特别市长吴思豫,为了保命,多日不敢回自己的家,躲在军舰上过夜。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张英奉党中央指示由上海去河南,任新组建的红三十二师师长。他为了改造部队的游击习气,深入连队调查情况,处理问题,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同时,积极组织部队侦察商城敌情,熟悉大别山麓的地理情况,努力为解放商城做好准备。

  商城位于大别山北麓,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月下旬,张英通过商城地下党获悉:敌商城县县长宋慎,与固始、潢川两县县长联合,要消灭一股土匪,宋已将全部民团开到三县交界地,商城城防交给了红枪会长负责。张英认为这是夺取商城的有利时机,遂即决定解放商城。

  十二月二十四日,张英亲率主力部队冒着大雪向商城挺进。同时,还派部分扮成“土豪劣绅”、商人和卖粮卖柴的群众,与赶集的人群一起向商城进发。次日拂晓,风雪弥漫,能见度很低,当部队抵达商城附近时,敌人尚未发觉,那些化了装的红军也混进了南关,直达内城南门。有两个敌兵在持枪盘查,化装卖粮农民的两名战士被拦住。他俩无奈,掏出枪来击毙了敌人。枪声一响,老百姓顿时混乱,化装的红军乘机抢占城楼,控制城门。这时,张英指挥九十七、九十八两个团同时攻击东门和西门。霎时,红军冲进城内,直扑衙门口十字大街。敌人被迫退进衙门大院,负隅顽抗。张英一面指挥部队攻击,一面又发起政治攻势,很快就拿下衙门大院。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解放了商城,消灭了一千多名反动武装,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指战员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当天,张英向全师指战员宣布约法三章,出榜安民,动员商人开店营业,组织纠察队清查户口,并打开政府的粮仓,分粮济贫。

  一九三○年四月,鄂豫皖红军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二、三师,红一师师长由副军长兼任,政治委员李荣桂,参谋长张英。

  同年五月,蒋、冯、阎在冀鲁豫三省开始混战,驻鄂豫皖边区的军队大部被调参战。、张英乘机指挥红一师向京汉线南部出击。六月中旬,首战杨家寨车站,全歼敌刘汝栋部两个连。战后红一师进行了扩编,从原来的八百余人增加到一千二百余人。

  六月下旬,敌刘汝栋不甘心失败,命其独立旅第一团自武汉北上广水,企图进犯郭家店。红一师获悉情报后,决定伏击敌军。率主力部队在阳平口东北山区设伏,张英带领特务大队至郭家店一带诱敌。七月一日中午,敌军正向郭家店进犯,途中遣我特务大队阻击,仓促应战,张英命部队佯装败退,边打边撤,敌团长盲目骄傲,追入了我伏击圈内。率伏兵从左右两翼包抄敌人,张英趁势回击,红一师将敌军团团包围,战斗历时半天,敌全团被歼。

  七月下旬,、张英又冒着炎夏酷暑,再次率师向京汉线出击。先攻下祁家湾车站,又奔袭花园车站。张英趁敌人无备,指挥三团迅速越过铁路,猛攻花园镇。经过一番激战,全歼敌钱大钧教导师第五团一千四百余人。战后,红一师迅即转移到花园以北小河溪,进行了第三次扩编,人员增加到三千多,战斗力大大加强。

  十月中旬,红一军进行了整编,副军长调回军部,不再兼任红一师师长;红一军参谋长张英任师长。红一军前委也一起进行了改选,、张英均被选为前忝委员。一九三○年十一月,为了配合江西中央红军反“围剿”红一军奉命向长江沿岸挺进。张英率师奔袭黄安、新洲之敌,两战两捷,给“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敌人以迎头痛击,大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

  十二月初,张英主持召开了红一师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事委员会关于反“围剿”的指示。他强调主动出击,诱敌来犯,以实战配合中央红军夺取反“围剿”的胜利。十二月中旬,红一师随军部进驻皖西,连克金寨、独山、叶家集,歼敌一个旅及三个营,缴获甚多。随后,张英率师南下,月底又在香火岭一带全歼敌军两个团。后又轻装北上,占领皖西山区要冲麻埠镇。红一师如此迅猛转战,搞得进犯大别山的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一九三一年一月初,张英率红一师随军部西进,在商城县四姑墩地区截住逃敌一个团,就地全歼。一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会合,按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中央派去的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委,任参谋长。原红一师和红十五军第一团合编为红十师,蔡申熙任师长,陈奇任政委,张英改任副师长,下辖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

  一月下旬,红十师以“围点打援”的战术伏击敌军。师长蔡申熙率主力一部围困鄂东麻城以北之磨角楼守敌,张英率两个团在骑骡铺以北打援。麻城守敌十三师副师长朱怀冰亲率四个团仓皇增援磨角楼,进入我红十师伏击圈时,张英命令发起进攻,敌人自恃兵力强盛,进行顽抗。张英一怒之下跃上战马,指挥战士们扑向敌人阵地,霎时,歼敌千余人,缴枪千余支,取得了“围点打援”的胜利。

  战后,蔡申熙、张英又率红十师北上,决心攻克新集(现河南新县)。这里是附近各地逃亡地主的黑窝子,寨内驻有千余反动武装,经常四处抢掠,屠杀革命群众,又因依山傍水,寨墙坚固,易守难攻,成为根据地的心腹之患。

  二月十日,张英、陈奇率三十团进攻新集。在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在寨北挖了一条五十米长的坑道,用两口柏木棺装了三百多斤炸药和数枚山炮弹运到寨墙下。突然一声巨响,石寨墙被炸开一道一丈多宽的缺口,部队乘烟雾弥漫冲入寨内。张英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右手挥舞战刀,左手紧握短枪,左右开弓,杀得敌人鬼哭狼嚎。红军战士们,一个个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奋勇扑向敌人。经过三小时的肉搏巷战,新集的敌人被全部消灭。

  三月九日拂晓,在红十一师的配合下,蔡申熙、张英率领红十师对双桥镇守敌三十四师发起突然袭击。敌人从武汉调来三架飞机助战,并以密集炮火掩护向我反扑,战斗十分激烈,师长蔡申熙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张英一面组织抢救,一面指挥部队从正面发起强攻。敌腹背受创,突围逃窜,我红军猛追穷寇,全歼敌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共俘敌官兵五千余人,缴获长短枪五千余支、迫击炮十门、山炮四门。战斗结束后,张英又被任命为红十师师长

  至此,蒋介石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的“围剿”,全被我红军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彻底粉碎。

  一九三一年四月中旬,蒋介石又纠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并逐步加强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犯。敌四十六师于十五日进驻皖西之麻埠,妄图进攻金寨。下旬,张英奉命由豫东挺进皖西,在独山镇一带又全歼敌一个团零一个营,毙、伤、俘敌两千余名,缴枪一千二百余支。

  五月上旬,蒋介石又重新部署兵力,企图合击、阻击我红四军主力。张英率师转移到新集以北之浒湾,重创敌四个团。五月下旬,又南下鄂东袭击黄安以南之桃花店,歼敌一个营。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张英随红四军军部,歼灭了敌人大量兵力,迫使敌人仓皇撤退。蒋介石企图五月底“肃清”鄂豫皖边区红军的迷梦彻底破产。

  一九三一年四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五月十二日,他在新集召开会议,根据中央决定,宣布撤销了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了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军事委员会,对红四军领导干部作了调整。张英仍任红十师师长,康永生任政委。

  新集会议以后,张英、康永生对红十师进行了整顿补充,并协助地方苏维埃政府对地方武装赤卫队进行了训练,使每个有战斗力的人都武装起来参加反“围剿”。

  同年七月,蒋介石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七月下旬,红四军奉命南下牵制敌军。八月一日,张英率红十师攻克英山,全歼守敌一个团。随之,又南下浠水,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于曹家集全歼敌新编第八旅,并活捉旅长王光宗。随后继续南进,攻克广济,与江南红军遥相呼应,威胁九江、武汉。

  武汉守敌何浚闻风丧胆,除了调海军舰艇巡逻长江外,又调其十军军长徐源泉率两个旅截击红四军。

  九月一日,张英指挥所部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与敌军激战于洗马畈,歼敌近千人。先后月余,张英率领的红十师连克三城,歼敌四个团,缴枪四千余支,俘敌五千余人,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同年十一月七日,红四军与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在鄂东黄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张英调任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师长,吴焕先任政委,下辖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共三个团。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旋即转至皖西活动。

  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三日,鄂豫皖红军挺进豫东,张英奉命由皖西西进。当部队到达豫东商城、潢川地区时,军部指示“战役第一步首先打击蒋介石嫡系汤恩伯所率之第二师”。于是,红七十三师踞商、潢以东;红十师、十二师踞商、潢以西,形成了对潢川守敌汤恩伯所部分割包围的阵势。

  一月二十三日,商、潢公路为我红军控制,商城与固始之敌的相互联系也被我红军切断,商城守敌完全陷入孤立。张英判断,商城敌人兵力集中,不利强攻,遂决定围点打援。他一面抽调部分兵力与兄弟部队配合佯攻商城,诱潢川之敌出援;一方面将主力埋伏在商、潢公路豆腐店一带,布好阵势,居高临下伏击敌人。

  二月二日,当敌军汤恩伯之第二师与张钫之七十六师进红七十三师伏击圈时,张英指挥部队迅猛发起攻击,敌军难以支撑,纷纷逃跑,红七十三师乘胜追击,二月三日直逼潢川城郊

  豆腐店伏击战,计毙、伤、俘敌四千余人,缴枪两千余支。蒋介石嫡系军第二师遭歼灭性打击,敌师长汤恩伯也被其上司撤销职务。

  然而,就在这次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张英站在坟头上指挥部队追歼逃敌,突然头部被流弹击中,伤及语言神经,不能说话。后住中央分局疗养。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又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要转移外线作战,只好将正在疗养的张英护送去上海养伤。同年十月,张英在去上海途经武汉时,被我军释放的俘虏认出,遂遭逮捕,后在武汉城下英勇就义,时年三十岁。

  在回忆张英时说:张英从苏联回国后到上海,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他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上下级关系很好;工作很踏实,达成目标很坚决,是个很好的。在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果断,很会打仗,是个很优秀的指挥员。